找到相关内容1911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3)

    禅定各有不同的解释。  《大智度论》(第30卷)弓I自《大品般若经》中的一段话:  “欲以道智具足道种智,当学般若;欲以道种智  具足一切智,当学般若;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,  当学般若;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,当学般若。”慧文的解释是:  “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,次第差别说。欲  令众生得清净心,是故如是说。复次虽一心中得,亦  有初中后次第。如一心有三相,生因缘住,住因缘  灭。又如心心数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764792.html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3)

    mita)是彼岸之意,合起来为到彼岸,或究竟完成之意。波罗蜜有四、六、十,三种说法,不但名称略有出入,甚至内容亦不同。  ㈠四波罗蜜:指施、戒、精进、般若,这是迦湿弥罗的说一切有部的毘婆沙师所立的。  ㈡六波罗蜜:部派中说到六波罗蜜的为数不少,但内容也有不同,有的是指:拖、戏、精进、般若、忍、静虑;有的是指:闻、忍、施、戒、精进、般若。《佛本行集经》(厨宾地区法藏部所传) 、《大事》的(梵衍那地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164809.html
  • 荷泽大师神会传

    具五欲乐甚于今日百千万亿诸王等,于般若波罗蜜唯则学解,将解心至问佛,佛即领受印可。得佛印可,即可舍五欲乐心,使证正位地菩萨。   这是完全侧重知解的方法。一个正知解,得佛印可后,便证正位地菩萨。后来排...若把《坛经》中这些话看作神会驳普寂的话,一切困难便都可以解释了。   (例四)论《金刚经》   (《坛经》教煌本)善知识,若欲入甚深法界,入般若三昧者,直修般若波罗蜜行,但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卜卷,即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664866.html
  •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

    ,而变成了“智慧观照”,即般若波罗蜜了(通过智慧达到彼岸)。它舍弃了佛教传统的修行方法,而强调要由智慧去觉悟一切皆空的道理。其理论基础就是把原来《楞伽经》所主张的自性清净的思想,发展为自性本空的思想,...,在悟在迷,此心不异。欲求佛道,须悟此心”。“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”也是惠能的思想,比较起来惠能比达摩时代更彻底。惠能说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”,“本性自有般若之智,自用智慧常观照用,不假文字”。说明...

    李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764935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1)

    。佛调又撰《沙弥十慧章句》,是为汉人撰述佛典之始,其本今不传。十慧疑即十诘的异名(六妙门、四谛)。佛调所译《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》也是谈六妙门的。同时继承安世高禅学的有南阳韩林、颍川皮业、会稽陈惠。  月支系统的译师是支娄迦谶、竺佛朔、支曜以及吴国的支谦而以支娄迦谶为首。  支娄迦谶,简称支谶,是月支国人,以桓帝永康元年(167)来洛阳,至灵帝中平三年(186)译经二十三部,其中最要的是《道行般若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265220.html
  • 中国有无“滇密”的探讨

    玄鉴集”。隋唐佛教撰述,注疏名目各殊,“其疏之注释常曰疏抄”。《护国司南抄》,即是玄鉴对良贲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》的注释。注释的时间为南诏安国六年(908年)。卷末署“保安八年佛弟子比丘释道常奉举...明确的证据。  9、《佛说灌顶药师经疏》残卷、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》残卷、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》残卷、《华严疏》残卷、《楞严经》残卷、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》残卷、《华严经》残卷、《妙法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265245.html
  • 真禅法师“爱国爱教”思想管窥

    著作,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》、《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》、《无量寿经浅释》等;既有关于参访、弘法方面的著作,如《玄奘求法之路巡礼记》、《西藏朝圣记》、《云南参访记》等;也有关于国际交往方面的...

    觉 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965287.html
  •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略疏

    可得,故不积集摄取也。行者修习般若波罗蜜,住是十八空中而观诸佛,以无生故非色非相,以无尽故非非色非非相,广如下文所说。  二、释有二,初、明所离有七,初、明不取色。  菩萨不应同于二乘取佛色身,何以故...,当知菩提如是法门安立。何以故?以是色身随顺世法,众生因此供养三宝,修习菩萨六波罗蜜,行四摄事。于是菩萨以此法门回作世间内外诸法,或蕴界处,或三十二相八十随好,乃至或为父母眷属,戒定慧蕴解脱解脱知见蕴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765296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阳焰等,无有坚实。而大悲无尽,以善方便,令诸凡夫见佛色身微妙之相。佛身者,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,自然真实,常住不变,犹如虚空。若有众生勤修福慧,不随心识驰鹜于境,非如渴鹿于旷野中追求阳焰以之为水,如是之人...缘,但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,往来五道,心著诸法,取舍分别,故虽心无众生缘,而使一切众生自然见佛色身,获拔苦与乐之益也。“佛身者”下,赞从真起应。般若,此云智慧;波罗蜜,此云到彼岸,谓从生死此岸达涅槃彼岸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2)

    我当于中发菩提心,名增上慢。行六波罗蜜,当得作佛,作是思惟,名增上慢。般若波罗蜜能得出离,更无余法而得出离,作是思惟,名增上慢。于甚深法应作方便,不因世法,作是思惟,名增上慢。此法是净,此法非净,作是...毗尼之法,此优波离欲得闻于毗尼之义。  △三、文殊说九种观法。《瑜伽》四十一云:“九种相戒,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。一自性戒,二一切戒,三难行戒,四一切行戒,五善士戒,六一切种戒,七遂求戒,八此世他世乐戒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765306.html